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2025年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公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微循环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东单园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国际微血管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亚洲微循环联盟总部单位和中国微循环学会创始理事长单位。
建所伊始就逐步确立了以探索脑、心血管重大疾病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防治手段及以肿瘤血管新生机制研究为主攻方向,拥有国家出资2000万创新建立的国家级重大疾病微循环功能障碍研究平台,拥有进行多种动物器官及组织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功能、微血流动力学显微监测的动物模型以及脑血栓形成、心肌细胞功能、癌细胞诱发微血管增生等多种实验模型和微循环功能障碍研究平台。自1988年起建立了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UCSD)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瑞典卡洛琳斯卡皇家医学院建立了跨国合作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在“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的政策指引下,本所施行实验载体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科研管理国际化,努力打造微循环功能研究的国家级核心研究基地,提升中国在世界微循环研究领域的竞技力。
一、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应聘人员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工作认真,作风严谨,热爱医学卫生事业。
4.基础理论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综合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5.国内高校毕业生, 应为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在校期间为非在职的2025届毕业生,生源应为京内生源或符合人社部办理进京落户政策规定条件的京外生源;海外高校毕业生或港澳台高校毕业生,需于2025年7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且学位取得时间不超过一年。
6.身心健康,满足岗位任职条件要求。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1、技术岗位:1名,京籍,30岁以下,2025年应届毕业生,取得学士或以上学位,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扎实,有较强实验操作能力,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专业要求:基础医学类; 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生物学类;生物医学工程类;药学类。
注:本人最高学历对应专业需符合专业要求。岗位所列专业参考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颁布)以及研招网最新信息。对于所学专业接近但不在上述参考目录中的,应聘人员可与我单位联系,确认报名资格。
三、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应聘者请于2025年4月25日前,将简历和证明材料发至邮箱wxhyjshr@163.com。个人简历请以“报名岗位+姓名”命名,并在简历中注明户籍所在地。“附件上传”处上传以下证明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需正反面);
2)高等院校教育各阶段学历学位证书;
3)在校学习成绩有关证明。
(二)资格审查:根据招聘条件和岗位要求,对报名人员的基本信息、报名资格等进行资格审查,未入围者不再通知。
(三)组织考试
根据报名情况组织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通过资格审查人员进行笔试,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照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比例不足1:3的,经所院研究决定是否取消该岗位招聘或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按照实际应聘人数参加面试。笔试成绩不足60分的不列入面试人选。按照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的比例计算应聘人员的综合成绩。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考核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体检考察: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等额确定体检与考察人员。未入围人员不再另行通知。如放弃资格或体检、考察不合格,按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递补。
(五)公示聘用:根据综合成绩、体检、考察情况,经所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名单,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四、注意事项
(一)应聘者需对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如与事实不符,所院有权取消其考试和录用资格。
(二)未尽事宜请咨询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苑老师;电 话:65123240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69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2025年3月28日